糖尿病治疗的9大误区

宝福儿 人气:2.57W

近年来,糖尿病的发病率骤升,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。大家的身边是不是就存在着糖尿病患者?大家是不是已经谈“糖”色变?
  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还是因为大家对糖尿病存在很多误区。
  比如有人觉得“得了糖尿病是可以治愈的”
  还有人觉得“血糖控制与饮食治疗关系不大”
  那么我们对糖尿病的认识有哪些是误区呢?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~

糖尿病治疗的9大误区

误区一、“血糖控制在一定水平内即可放松饮食治疗”
  糖尿病的治疗是饮食、运动、药物等的综合性治疗,饮食治疗是不可替代的基础。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,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(2010版)推荐,糖尿病患者的饮食,应遵循能量细化、搭配合理、饮食均衡的3个原则[1],也不可一味节食或素食。
  误区二、“小偏方可以治疗糖尿病”
  迄今为止,世界上还没有能有效根治糖尿病的药物和方法。很多糖尿病患者都存在侥幸心理,乱投医、乱用药,相信小广告、小偏方等,最终只会延误病情[2]。

误区三、“使用胰岛素会上瘾,使用上就不能停药了”
  严格来说,胰岛素不是药,而是人体自身可分泌的一种降血糖激素,不会成瘾。注射胰岛素只是一种降血糖的治疗手段,是需要持续注射胰岛素还是短期应用胰岛素是根据病情变化决定的。
  误区四、“使用二甲双胍降糖会有损肾脏”
  二甲双胍在临床上用于糖尿病的治疗已半个世纪以上,是一廉价而有效的口服降糖药物。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能服用二甲双胍,但并不是二甲双胍伤肾。我国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指出,使用二甲双胍比较安全,低血糖发生率低,不会引起肾脏的损害,长期使用也不增加高乳酸血症或乳酸酸中毒风险[3]。  
  误区五、“血糖维持正常就可以不用服药了”
  糖尿病是终身疾病,需要终身治疗。血糖正常或平稳一段时间,医生会依照病情调整药物。千万不能自行停药,导致血糖波动,这样会增加胰岛细胞的损伤,也会影响其他器官的功能。

误区六、“胰岛素是在口服药无效时才需要使用”
  很多患者认为,打胰岛素意味着病情加重了,之前的口服药不起作用了。实际上,早期应用胰岛素不见得是坏事。指南建议,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,若血糖仍未达到控制目标,应尽早(3个月)开始胰岛素治疗[4]。
  误区七、“胰岛素和口服药同时使用会导致低血糖”
  胰岛素联合使用口服降糖药,事实上可以增加不同药物的降糖作用,并且降低不同药物的副作用。胰岛素可以和多种口服药联合使用,要根据病情确定治疗方案。联合用药期间,要注意定期监测血糖。
  误区八、“日常工作已经很辛苦了,可以代替运动”
  有人认为每天做家务,上班来回走动已经很累了,就不需要再运动了。糖尿病患者的运动以中等强度为宜,每周3~5次,每次30分钟左右。最好的情况是,进行中等强度运动时心率应该达到最大心率的60%~70%,自我感觉周身发热、微微出汗,但不是大汗淋漓[5]。

误区九、“吃糖尿病食品就不会增加血糖”
  饮食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总热量和均衡饮食,而并不在于吃的是不是“糖尿病食品”。其实糖尿病食品中的营养成分与普通食物没有什么不同。如果不注意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原则而认为只要吃“糖尿病食品”血糖就没有问题,这是不对的。
  近几年,糖尿病在我国呈爆炸性爆发,患病人数已超过1亿人,身边的糖尿病病人越来越多,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些误区,保证更高质量的生活。

参考文献:

[1]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, 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。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(2010版),第8-13页。
  [2]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。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(2010年版),第46页。
  [3] 母义明,纪立农,宁光。等。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(2016年版)。中国糖尿病杂志。2016,24(10):871-884.
  [4]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(2017年版)[J].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, 2018(4).
  [5]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,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,第103~104页